PRODUCT CLASSIFICATION
產品分類【引言】我國經濟持續(xù)快速發(fā)展對供電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智能電網的興起更是極大助推了配電技術的發(fā)展,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先后在眾多城市開展了配電自動化建設。作為主流設備供應商,公司始終堅持開展配電自動化研究與技術應用,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與工程經驗。自1996年推出國內第yi代功能完善的配電網自動化終端以來,已在浙江、福建、山東、四川、廣東、上海、陜西等地的配電自動化工程中取得良好業(yè)績;研發(fā)的利用故障暫態(tài)信息小電流接地故障選線產品,在千余廠站獲得應用,選線成功率超過95%,為提高供電可靠性作出了應有貢獻。近年來,隨著配電自動化建設深入以及分布式電源接入,在配電網小電流接地故障檢測與定位、短路故障檢測與處理、繼電保護以及IEC61850在配電網應用等方面,涌現出了一批新技術。公司結合近年來新認識、研究成果以及現場實際應用做此系列講座,拋磚引玉,與廣大配電工程技術人員共同致力于我國配電自動化技術的發(fā)展。
本講座分為5講:①配電網中性點接地方式探討;②小電流接地故障選線和定位技術;③分布式智能控制的故障處理技術;④配電網廣域保護技術;⑤即插即用技術。
傳統的配電網故障處理技術可分為僅利用裝置安裝處信息的就地控制方式和基于主站的集中控制方式。就地控制方式易于實現,動作速度快,但利用的信息有限,控制性能不完善。集中控制方式利用全局信息,能夠優(yōu)化控制性能,對通信網的依賴性強,響應速度慢。而分布式智能控制技術,可以利用多個站點的測量信息提高控制性能,同時又能避免主站集中控制響應速度慢的問題,是配電網保護與控制的發(fā)展方向。以配電網短路故障為例,利用就地控制方式難以實現上下級配合,無法滿足選擇性和速動性要求;采用主站集中控制需要數十秒甚至數分鐘的時間,對于一些重要的敏感負荷,如半導體集成電路制造廠、舉行重要活動的會議中心等,會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和不良社會影響;而利用分布式智能控制的故障快速處理技術,能夠不依賴主站控制在數秒內完成故障隔離與恢復供電,滿足重要用戶對供電可靠性更高的要求,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分布式智能控制的基本概念
分布式智能控制是一種相關智能配網終端(SmartTerminalUnit,STU)站點之間對等交換實時測控信息進行緊密合作的控制技術;所謂相關站點是指一次具體的控制操作所涉及的站點。分布式智能控制建立在STU對等交換實時測控數據的基礎上,即可以利 用多個站點的測量信息實現更為豐富、完善的控制功能,又能避免主站集中控制帶來的通信與數據處理延時長的問題。
配電網的控制應用一般都是把一個獨立的供電區(qū)域(以變電站中壓母線為邊界,一個互相有聯絡關系的線路所覆蓋的區(qū)域)作為一個完整的保護控制對象。由于一個供電區(qū)域覆蓋的范圍較小,可以將其所有的站點(指配電網中開閉所、配電所、環(huán)網柜、柱上開關、配電變壓器等)設計在同一個以太網內,使相關站點STU之間數據交換的實時性有保證(傳輸延遲不大于10毫秒),能夠使基于分布式智能的控制操作在100毫秒內發(fā)出跳閘或其他控制命令,而小于100毫秒的響應時間*配電網保護與控制對動作速度的要求。
分布式智能控制的故障處理基本原理
STU通過對等通信網絡相互通信(為提高配電網自動化通信系統的利用率,減少投資,分布式智能控制利用配網自動化系統既有的光纖以太網),相鄰STU之間交換故障檢測信息,實現故障快速處理。故障檢測信息與控制信息在相關STU之間傳遞,故障信息的處理與協調控制決策由STU自身完成,無需控制主站參與控制。
設計分布式智能控制模式的故障快速處理應用算法,必須知道控制域內相關站點的 實時網絡拓撲 (相關站點的實時連接關系)。
由于配電網異動率較高且運行方式多變,進行控制決策的STU需要獲取應用拓撲并在網絡結構變化時及時地予以更新。實時應用拓撲可通過STU接力查詢的方式獲取。接力查詢的工作原理是:進行控制決策的STU首先向相鄰開關處STU發(fā)出開關狀態(tài)查詢請求,相鄰開關處STU返回當地開關狀態(tài)信息,并在當地開關處于合位時再向其相鄰STU轉發(fā)查詢請求,以此類推,直至查詢到變電站出線開關。
STU之間的協調控制方法有兩種實現方法
①協同控制。2個或以上STU根據當地以及其他相關站點測量信息,各自獨立進行控制決策,對當地配電設備進行操作,共同協作完成一個具體的控制任務。
②代理控制。在一個控制應用的作用域內,選擇1個合適的STU為代理,實時獲取相關站點的測控信息,進行控制決策,對當地與相關站點配電設備進行控制。前者適用于控制操作涉及的站點較少的場合,后者適用于涉及站點多、控制較為復雜的場合,在實際工程中,需要根據應用的條件與性能要求,選擇合適的控制協調方式。